美章网 资料文库 信息技术论文范文

信息技术论文范文

信息技术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的。为此,我们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初中语文的教学,属于比较基础的语文教学阶段,该阶段的教学目标在于,持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对阅读的分析能力、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个人的交际能力、语言的应用能力等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通过网络寻找各种不同的案例,结合课本的各项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教学。部分学生的思维相对单一,此时可运用信息技术,查找或设定较为特殊的案例,以此来巩固学生的正确思维,并且帮助学生逐步的树立多元化思维,实现语文学习上的良性循环。由此可见,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优势还是比较突出的,日后应用完全可以广泛的开展。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有效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面对社会对人才的强烈需求,初中语文的教学工作,在今后必须充分提高有效性,不要总是局限在传统的教学工作中。另一方面,目前的现代信息技术在体系上和内容上,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此时若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需贴合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各项标准,以此来实现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在此,本文主要对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有效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论述。

(一)网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使用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较为丰富,但教材的固有空间是有限的,其要表达的内容相对基础,需要进一步的进行拓展,否则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现代信息技术,可根据教材的内容,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包括作者信息、时代背景、事件原因等等,都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来查找,以此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较多的帮助。网页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代表产物,通过应用网页,可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初中语文知识。如在上《龟虽寿》一文时,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网页的功能,在网页上设置课堂探究、作者生平事迹、创作背景等相关内容。通过课堂探究的内容,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学习,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然后通过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的板块,让学生充分了解曹操的人生经历,帮助学生明确诗歌创作的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内容。使用网页教学的方法,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从以上的表述来看,网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其取得的教学效果是非常积极的。但是,网页在实际的应用中,绝对不能过度,否则很容易造成较为恶性的结果。

(二)课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使用初中语文教材的内容相对丰富,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入较多领域的案例进行分析,这对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而言,具有较大的积极作用。除了网页以外,我们还可以在教学工作中,通过课件的使用,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首先,课件的制作,能够让语文所描述的画面活泛起来,不再局限于文字信息,能够以一个真实的照片或者动画,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其次,通过课件来开展教学工作,能够减少学生的错误理解。初中学生的想象力较强,由于部分语文信息具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因此通过课件来进行相应的教育,可以促使学生朝着正确的思想进行思考和学习,为后续的语文能力提升,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三、总结

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学生要学会运用理论去指导实践。我上理论课的比例远远小于上机课,尤其是第一节信息技术课要把理论上好。因为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第一节信息技术课上要突显出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让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和作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激发出学生强烈并持久的学习欲望。开始上课之后,一些小结课程和基础的原理课程是需要进行理论课教学的。在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知识性记忆的能力可以在信息技术课上放到次要位置,教师要根据教学计划,多让学生进行探究分析,小组讨论,总结在上机课上的一些学习经验教训。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大多为实践法,讲授法是不适用于这样的课堂的,因为信息技术的课堂是以培养能力为主,知识传授为辅,所以教师尽量少用教授法进行教学,最好是教师设计出层层递进的思考题,让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进行解决,并给学生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发表观点的机会,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最终得出结论的过程。教师要具备较强的总结归纳能力,让学生讨论最终能有较好的成果出现。

信息技术课要求教师的课堂一定要高效。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自己的课堂并且把教学过程设计得紧而不乱,把自己的教学目标与计算机的高效性相统一,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倍增学习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紧跟科技发展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强大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也要不断地向学生传达要与时俱进的学习观,因网络信息更新的速度非常快,所以要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意识。只要引导到位,我认为学生的学习意识出来了,学习效果一定能够提上去。

二、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课外实践

学是为了用,课外实践课堂正好可以将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进行能力的转化。在应用技术的课外实践中,教师要让学生把计算机当作信息处理的工具,让学生在各科所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多彩的创作和信息交流,在更实用化的环境中,把所学到的知识和能力运用到相关学科的教学中。学生对这一种课型是特别喜欢的,因为可以走出机房,走向社会,或走进家庭中,在进行实践课时,学生就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运用能力,把所储备的文化课知识与信息技术课合而为一,提高自己对知识的举一反三能力。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树立,兴趣得到了激发,学习热情也高涨了很多。

上实践课的时间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也可以是在假期中进行实践课的安排。一些大规模的课外实践课可以由教师组织进行,一些小型的课外实践课就可以让学生到家里完成,以缓解学校计算机课时的不足。比如,我就在母亲节时,要求学生运用PPT做一个感恩母亲的幻灯片,并且在家做好后当即播放给妈妈看,学生的兴致高昂,并且完成得非常好。

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因此,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时除了要考虑到本身的知识性,要加强与教学内容的关联,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还要充分考虑到本身的趣味性,真正实现寓教于乐。为学生创设一个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教学情境,以图文声像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带给学生视觉、听觉等多方的冲击,这样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大脑处于活跃状态,进而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在这样的活动中积极的情感与情绪占主导,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更能出现更多创新的火花,展现学生的个性,不仅可以实现学生的快乐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辅助性

现代信息技术的确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优势,如特殊的图画处理功能,强大的综合呈现功能,动态模拟现实场景等,但它并不是教学的全部,也不可能成为教学的全部。说到底现代信息技术只是众多教学手段中的一种,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技术,从它本身来说,它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存在优势但也有不足。其他教学手段也是如此。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每一种教学手段,不要以偏概全,不要只看到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而全面肯定,也不要因传统教学的不足而全面否定,而是要清楚地认识到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是为教学服务的,它与其他教学手段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而是有机的结合体,其最终目标都是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因此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中我们要坚持其辅助性,不要因此而盲目地排斥其他教学手段,不管什么内容均用现代信息技术,没有现代信息技术就不知道如何上课。我们要对每一种教学手段全面掌握,要学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情况以及不同的教学目标来科学选择教学手段,实现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取彼之长补己之短,发挥每种教学手段的优势,实现强强联合,为学生打造一个充满活力而高效的英语课堂。

三、主体性

以学生为中心这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也是我们设计教学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但是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将重点放在现代信息技术本身上,而忽视学生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整节课下来就是教师在讲课件,学生在欣赏课件,完全以课件为中心来展开教学,无视学生的实际需求,无视教学的具体发展,只是在就课件本身来讲解课件。这样的教学虽然是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可是和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灌输式教学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我们同样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地位,要以学生为中心来设计教学活动,做好课前预设,要为学生的自主参与预留充足的空间。在具体的教学中也不要机械地执行预设的教案,而是要根据学生的随堂反映情况来对教学预设进行灵活调整,甚至可以放弃课件来另外寻找教学新形式。例如,一次我本来设计的是让学生以对话的形式来复习所学过的语法、句型。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语法、句型的掌握并不像我所预想的那般好,许多学生对此存在困惑。基于这种情况,我放弃了提前所预设的教学,而是以这些基本的语法、句型为重点来进行相关的讲解,并让学生走上讲台来一起进行。这样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中心地位,在教学中学生提出了许多的问题,举出了许多例句,参与积极性非常高。这节课并不是按照预设的内容展开的,但是却有效地帮助学生复习与巩固了旧知,从而为新知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交际性

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是需要在真实的交际情景中领会的,学生对语言的掌握不是间接的,而是需要在真实的生活中进行不断的交流与交际,逐渐领会、感悟与体验的结果。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是向学生以图文声像来展现相关的教学内容,更为重要的是要激起学生说的激情,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与生活体验,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展开积极的对话。在对话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这样才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理解能力,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与提高。这也就是所说的交际性与实践性原则。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安排好材料展示与学生对话的时间安排。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媒体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交际情景,将学生带入特定的交际情景之中,让学生将语言的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让学生用英语来进行思维,在不断的交际中积累词汇、增强语感,从而促进学生英语语言综合水平的整体提高。

五、结语

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规范是技巧的前提,以准确、规范的学科术语进行教学是学科教学的明确要求。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要教学内容,并不等同于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却与其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涉及有关计算机的概念、一些专业名词的确切含义时,必须要准确无误;在讲述操作过程与方法时,必要注意仔细推敲其语言表述的准确性与规范性。否则,有可能对学生的知识理解与技能掌握产生误导,其后果,轻则影响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体验,重则可能会犯下科学性错误。例如,有老师语言随意,把光标说成“小竖棍”,形象却不规范;回答学生“鼠标不见了”的问题时,却不指出学生语言表述中的问题,不是鼠标而是“鼠标光标”;操作鼠标时,把“单击”说成是“点击”,则是语言表述的不准确。教师的这种语言的随意,源自于对技术的迷信,并影响到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学习的态度。短期看,这种影响对学生技术的掌握几无大碍,但从长期看,必将影响到学生进一步的学习甚至专业性研究。因此,教师规范自己的语言表述,为学生树立良好的专业榜样形象是非常重要的。

二、以简明、扼要的语言传递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实践操作性很强,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更需要以时间的保证为基础。但在初中各学科的教学时间安排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多,安排课时却少,因而,教师集中讲解的时间与学生练习的时间就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分配并尽量增加学生操作的时间。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内容讲解所选择的课堂语言必须要仔细推敲、简明扼要、合理过渡,并以明确的提示语告诉学生,哪些是学习与练习的重点,难点在哪里,具体怎样操作,步骤先后如何,力求中心突出、条理分明、逻辑清晰,便于学生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与操作练习。这里,言不在多,意达则灵,切忌罗嗦。在学生操作练习的过程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人机交互的特点会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沉浸其中,忙于体验、探索与发现,而无暇他顾。因此,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后,要对问题进行分类,是否个别性问题与整体性问题。如属前者,则宜于进行个别辅导,避免影响到其他学生的学习;如属后者,则宜于选择恰当的节点,进行集体点拨式辅导与操作示范。而避免发现某一个或几个学生的问题后,不分情况与时机,即随意地打断学生进行讲解。须知,此时其他学生正沉浸于自己的发现之旅,几乎完全不会听到老师所讲内容,且有厌烦之感。教师所讲解之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三、以幽默、机智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

循循善诱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孔子所谓“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即是此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达此目的,以有效的教学语言作为手段是最为直接的方式。盖因为这种语言,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把本不相干的事物突然放在一块,使学生感到惊奇与妙不可言,又语带智慧,耐人寻味,意味深长,能给学生以哲理的启迪,感受到心领神会的愉悦、美感和教益。表现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基本概念和一些理论性教学内容的抽象、枯燥,会对学生的学习、理解与记忆造成一定的障碍。此时,教师调动自己高超的语言艺术,以语言的风趣、比喻的得当等进行讲解,就会帮助学生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轻松、化繁杂为简洁,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学习,并能引发兴趣、启发动机。例如,学生有在上机操作时偷玩游戏现象,为避免发现,会在我走近时选择窗口最小化,却仍可被看到。在我教给他们隐藏任务栏的操作后,有学生立马以此与我斗智斗勇。于是我感慨“真是教会学生,就欺负师傅啊”,学生大笑。然后我发问“:这是我教你们的初衷吗?你们还想不想要我教给你们一些本领啊?”这样的话,语带批评却满含善意,学生自然听得懂,也知道接下来应该怎样做了。

四、以灵活、多变的语言吸引学生的学习

有教师以为,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就已经很大,基本不再需要老师特别锤炼语言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习动机等。事实上,并不是每一名学生都喜欢这门课程,认识到其重要性与体验学习乐趣,以及来自于教师的语言引导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所以,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语言使用,也应根据教学内容、步骤与环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例如,教学导入环节的语言使用,在于引发学生对即将展开的教学内容的学习欲望,自然就不同于讲授环节中对教学内容的细致入微的条分缕析,也不同于讨论环节对讨论问题的启迪、引导,更不同于结尾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概括、总结与归纳以及新问题、新任务的产生与提出等。

五、结语

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语文教学在中小学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作为语文基础教学的小学语文,对于每一个学生都是十分重要的,语文不仅会影响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学习,对于中国文化精髓的接受和理解,更会影响学生对其他科目的学习和兴趣,可以说语文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过于死板和模式化,会降低学生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降低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文化的积淀培养,和自身的文化素养,小学语文的教学是十分基础的,也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引进新的教学模式,让语文教学变得更加有效率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信息技术的出现无疑弥补了这一缺憾。随着信息化的普及,电子信息技术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关注和重视,我国的信息技术已经普及到了教育事业,并且经信息技术的普及作为重点的工作之一,可以说信息技术已经进入了全国各大中小学的课堂。信息技术也让行各业都取得了很多重大的进步,在教育事业上也不例外。

现在,信息技术已经进入了小学生的课堂,信息技术的引入,让原本单一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原本沉闷的课堂逐渐消失,学生们睡意蒙目龙的双眼也一去不复返了,好玩好动的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逐渐安静下来,也很少有学生会用痛苦的表情来形容语文课了,语文作业也不会再是学生们最后一个拿出来的了,语文课不再只是为了应付应试教育的工具和任务。

信息技术加入小学语文的课堂让小学生的语文课堂变得生动,语文课不在只有老师和一黑板的粉笔字,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将要学习的内容以PPT的形式展示出来,并且加入学生感兴趣的图片和动画,让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更加立体。信息技术改变了原来的一言堂课堂,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和作者之间的桥梁,老师通过信息技术将自己认为正确的和有必要的只是传达出来,而学生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了解到老师的用意,但是由于阅历和经历的不同,学生会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想法,这样,学生就不再只是知识的接受者,也是自己思想的控制者,通过自身的学习和理解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从而逐渐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为其他的课程打下较为坚实的文化基础,便于其他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也可以为小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固然信息技术对我们如今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有利之处,但信息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也会出现一些不利影响,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带来了一些问题,让老师和家长都不知该如何解决,而对于信息技术给学生传的内容也不会逐一有老师和家长进行排查,尤其对于还没有完善和健全明辨是非的能力的小学生,信息技术其实就是一把双刃剑,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可能也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或许会让小学生的心思放在老师播放的图片或者是小视频上,并且在课堂上进行热烈讨论,这不仅会影响老师的教学进度,也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老师会对将要进行赏析的作品进行语音的播放,播放中的声音动听感情丰富,但是学生却是实实在在的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去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去阅读?播放器中的声音慷慨激昂,无奈学生却把自己当成一个实实在在的路人,从不去感受。老师在问及所学的相关内容时常常是所答非所问,此外,老师在制作时经常会将学生的兴趣和知识的重要性放在第一位,所以在制作时,除了内容部分,便会将美观放前面,学生经常会被老师制作的精美的幻灯片所吸引,很少眼睛移开那些可爱的卡通人物和动画情节。最后我想谈论的是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弊端。老师所引用的知识和内容都是自己认为重要的,而且大多都是以文字和图片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的,经过复制粘贴的内容没有感情也没有温度,虽然很美观,但是都是以速食的方式直接灌输给学生,告诉他们所有的知识内容,而缺少了学生要进行讨论和自主思考的环节,所以对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判断的能力都没有进行培养和锻炼,这不仅仅会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理解,也会降低学生对问题独立思考解决的能力,而且会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降低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品,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虽然短期内对部分文章或者学习内容发有很好的掌握,但是并不代表会对相同形式的其他知识也有深刻理解和掌握,能在面对其他科目和问题时做出独立的正确的思考。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在参与到小学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会带来好处,也会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产生不良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我们被动地卷入到信息的狂潮之中,现在,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上随处可见,但是信息技术有利有弊,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将老师讲学和信息技术结合,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学情的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王玉峰.《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

[2]王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8.

作者:谢卫平 单位:江西省于都县宽田乡宽田中心小学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

摘要:

当今,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同时,也为我国的素质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开启了新的局面。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为两者整合提供了可能性。

关键词: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为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带来巨大的变革。从实践来看,要让小学语文变得愉快、轻松、便捷,就要采用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分析

1.1教师缺乏主动应用的积极性: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初期,对信息技术手段充满兴趣,但经过一段实践之后感觉用信息技术手段是一种负担,渐渐失去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兴趣。教师在应用理念上有误区,开始认为在教学中用了就比不用强,用的多就比用的少强,现在认为不用最好,于是教师们还是选择了自己最熟悉最方便的教学方式。

1.2教师欠缺应有的整合能力:有的教师课件用得过多、过滥,有用没用都要演,课件播放满堂灌。有的课件用得没有重点,一味追求课件的精美度和娱乐性,使课件的播放冲淡了教学的重点,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有的课件用得不适时机,学生正在思考,教师就急于展示课件,造成了课件的展示过程代替了学生的思维过程,这样的应用不但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反而造成了课堂的低效甚至是负效。

1.3教师缺少有效的操作方法:教师对信息技术整合感到无从下手,是先考虑教学需要还是考虑现有课件呢?备课时先备什么,后备什么,不是很清楚。教师对在教学中信息技术用于什么课型,什么环节,用什么媒体,用到什么程度还没有明确的认识和有效的方法。

2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有效策略

2.1以人为本: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资源的人文整合: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资源的人文整合,主要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富于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资源形象化、丰富化、动态化、发展化,使它们所含的图像、文字、声音、视频、影像、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在更大范围内为“学”所用。

2.1.1关注生命、促进发展———有限的课内资源和无限的课外信息完美结合。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育,不能不考虑学生的生命发展,不能不关注其生命发展的价值取向。“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课程标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给教材编写者和教师留下了许多空间,允许并鼓励教师着眼发展,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从广度和深度上对教材进行再创造。我的具体做法是:凭借教材,积极开发课内资源为学生所用;超越教材,努力填补课外资源,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2.1.2关注主体、实现探究———开放的学习平台与共享的学习资源完美交互。《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所提供的广阔的发展空间,构建助学型和提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平台,实现人性化、个性化、合作化的学习,是我们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如有教师就《爱的教育》展开主题性研读,其教学过程如下。第一步独立探究。阅读文本《爱的教育》,思考作品主要涉及了哪几方面的爱,并将学习所得独立制作成PowerPoint或Word文档。第二步合作探究。网上阅读《爱的教育》的有关资料(教师提供相关网站的链接),就自己感兴趣的某一方面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筛选,确定小主题,3~4人合作制作成PowerPoint或Word文档。第三步交流评价。集体交流小组研究的成果,相互补充、辩论和完善。以在线测试的形式进行学习评价,以留言板为载体抒发学习感受。第四步成果展示。自主合作完成推荐文稿,在校“红领巾”广播站播出或制作“爱的教育”网页并在校园网内,达到资源共享、展示学习成果的目的。这种基于英特网未来教育的主题性研读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以教材为蓝本,充分开发语文课程、网络信息的资源,学生在信息技术创设的环境下进行语文学习,逐步实现意义建构,获得多元智能的发展。如此丰富的网络课件为学习创造了宽松的学习环境,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学生在网络环境的支持下可以根据自己的潜能,乃至兴趣,对学习内容决定孰轻孰重、或多或少,在各自的基础上都会得到发展。

2.2激发小学生的语文爱好:事实上,小学生因为年轻较小,大脑中根本就没有学习的概念。过去那种语文教学法对他们来说,十分枯燥无味,因为小学生要求的是新意而具有吸引力的东西。而信息技术给他们展现了这些东西,吸引他们的眼球,让他们产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能够再现语文中的情景,让语文知识形象化和通俗化。比如语文中描写大火的“熊熊烈火”,可小学生就不明白这个“熊熊”到底是多大,他们感觉十分抽象。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能够在荧幕上很真实地展现出大火,教师再给予引导,学生马上就能够明白过来。因此,采用这种图片、动画、图像、声音以及文字等刺激小学生大脑,能够让他们获得知识,感受到语文的乐趣。如何在小学语文中去引导小学生深入作品的主题,去体会文中人物思想感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多年来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探索。自从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之后,这种探索就成为现实。比如《一夜的工作》一文中用文字阐述了伟大的形象,但是小学生对是陌生的,对历史也是陌生的。如果仅仅是读了几遍或者教师给出一些讲解,很难让他们的大脑中浮现那伟大的形象。如果采用信息技术播放的一些图片或者是录像,小学生就能在兴致勃勃地观看的同时,通过教师的讲解,感受到总理的劳苦,让总理形象在脑海中重现。可以直白地说,如果没有渲染的情境,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语文教学。

3.结语

总之,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整合,发挥网络教学优势,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学习能力等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合理地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使小学语文学习活动更加情境化、多样化、综合化,来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尤一梅.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途径与方法[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5(05).

[2]高芙蓉.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探究[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5(04).

[3]立晓静.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综合运用[J].新课程导学.2015(35).

[4]任自斌.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J].学周刊.2015(35).

[5]张力华.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2)

作者:曹晓宇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朱各庄镇宏兴实验小学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分析

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实施下,对初中的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也有着促进作用.初中数学课程是学生学习的重点课程,通过学生的数学课程的学习,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应用下,没有对学生的主体性得以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处在被动的学习位置.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背景下,将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以应用,就能有效保证教学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促进初中数学的教学改革.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作用及现状分析

1.初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作用分析将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着诸多积极作用发挥,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能对教学的时间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将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将现代化科技元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加以呈现,通过动态化课堂,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师生间的互动得到加强.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能够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在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中,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来学习内容,这就对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了有效激发.再者,通过信息技术的科学应用,可以有效将数学教学的人文性得到有效增强,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中,对学生的情感得到培养.学生能在老师的教学情境的设计下,在学习过程中的热情得到绽放,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数学的教学信息能从很大程度上得到优化,并有效的将信息使用效率得到提升.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教学课堂的效率能有效提升,为学生的学习负担减轻就提供了有利条件.

2.初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分析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着诸多积极作用发挥,但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也存在着一些应用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些数学教师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存在着困境,不能熟练的对信息技术加以应用.一些老师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不那么热衷,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作用发挥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在认识上还没有全面体现.再者,具体的信息化技术应用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科学.在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数学知识的联系上存在着背离的情况,老师为了应用而应用,没有结合教学的目标,也没有和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相结合,这就使得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上不佳,对数学知识的难点以及重点没有有效突破等.另外,有的数学老师在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上过度重视.在新教育发展的环境下,一些老师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比较热衷,认为只要应有信息技术,就能将教学的水平质量得以提升,过度的应用信息技术.从而就造成了教学氛围比较浓厚,但在学生的学习效率上得不到提升,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占据的主要地位.在这一应用下,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上就很难掌握扎实的知识.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原则及实践策略

1.初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原则分析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过程中,要能遵循相应的原则,这样才能将其技术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要能将信息技术的应用突出数学思维以及科学的特征,初中数学教学中会涉及到三维空间等相关的内容,信息技术的应用就要能将动态化的三维空间展示出来,方便学生的理解.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也要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将数学思维得到有效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要能和传统教学相联系,这样才能相互的促进发展.不能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过度化,这样反而起不到促进的效果.应用过程中要能将传统教学的方法和信息技术综合使用,信息技术不能完全的替代传统教学方法,要注重知识点的类型,然后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只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和劣势,才能真正的将数学教学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对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等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显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就会比较适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就要能充分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

2.初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实践策略第一,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要能和数学教学的内容紧密结合,并要充分重视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信息技术的应用可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加以呈现,让学生能够在情境当中进行学习,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信息技术的情境创设,可将音视频以及图片文字等功能综合性的运用,对学生的多感官得到有效调动,并对数学课堂活动氛围能良好的营造.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能为学生呈现出有着感染力的动态化教学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第二,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有利于数学教材的优化,促进教学的良好发展.初中数学教学改革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教学技术的充分科学的应用,还要能够在教材的优化层面进行加强.对初中数学教材的优化,可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加以实现,信息技术能够对教材中的不足通过教学资源进行补充.能将教学中的一些难点得到简单化处理,让学生在实际学习的效率上得到有效提升.第三,将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动态几何当中加以应用,也有着诸多的促进作用.动态几何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在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在数形结合的思想上比较注重.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就能够将动态几何图像形象化的呈现,方便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解.也要能够将教学模式的个别化以及教学内容的最优化加以呈现.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要能从内容上的应用适量化,留给学生时间进行消化,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加以提升.第四,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注重方法的引导,教师自身的技能运用的能力要不断加强.学校要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进行不断强化,让教师能够灵活的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打下基础.不仅如此,也要能够从制度上进行有效规范,对教师的教学效率不断的提升.通过制定激励机制促进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水平提升,将信息技术的作用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三、结语

总而言之,加强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要能从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技术应用的科学性层面也要能得以保证,只有详细的制定信息技术的教学计划,从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学习情况着手实施,才能真正的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得到充分体现.通过此次对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理论研究,对整合教学资源发展就比较有利.

作者:郑春贵 单位: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罗桥中学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整合研究

[摘要]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渐走向了校园,同时对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着重分析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意义以及实施措施,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语文;整合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及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它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化,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推动了语文教学的全面发展。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意义

1.拓宽学生知识面语文教学不应局限在课本教学,为了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开阔学生的视野,并且丰富课堂内容,使教学内容以立体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学习环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对学习逐渐提起兴趣。

2.提高教学效率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其内容比较抽象,不利于学生理解。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将抽象的、不容易理解的知识通过模拟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看、听思考理解知识,这样能帮助他们很好地掌握课堂知识,加深印象,减轻负担。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按照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但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中,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共享学习资源,根据自己的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实施

1.建立校园网络学习平台在校园建立网络学习平台,教师通过网络将学习重点、学习难点以及复习要点等发至学习平台,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源有针对性地查找资料,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及时关注学习动向,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及时解决。

2.利用好数字图书馆资源语文学习不仅要把课本上的知识掌握好,而且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学生应多阅读,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对语文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教师在教学之前给学生布置预习内容,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进行预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多阅读,增加自己的见识。例如,在教学《背影》一课之前,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作业,首先是通读本篇文章,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生活背景,以及写这篇文章的历史背景,学生对当时的写作背景了解以后,对文章的思路更容易把握。为了更多地了解作者,学生可以在网上浏览作者的其他作品,以利于这篇文章的学习。

3.利用网络平台,促进学生学习交流初中语文内容涉及范围比较大,对同一内容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交流,可以让他们通过网络平台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交流,学生可以发散思维,形成自己的观点,为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4.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它可以将课堂知识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把抽象的知识变成立体的形式,利于学生的理解与学习。教师在讲解某篇文章之前,可以带领学生观看与这篇文章内容相关的视频,使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教学《最后一课》,教师可以将北京申奥成功的视频播放出来,让学生通过视频感受当时中国人民无比激动的心情,从而更好地理解本篇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1.多媒体教学不能代替传统板书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它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板书,教师如果把教学内容全部通过课件形式呈现出来,而黑板没有教学内容,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多媒体展示内容比较快,较难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通过板书的形式呈现出来就会使学生对知识点记得更加牢固,弥补了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2.多媒体教学不能代替师生之间的交流多媒体教学确实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了很多方便之处,但也不能过度依赖,在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要有良好的互动和交流。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就会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为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深受学生和教师的肯定。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从本校实际出发,打造合理有效的网络平台,为广大师生服务,促进教学的发展。

作者:罗晓叶 单位:浙江黄岩实验中学

第五篇: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思考

在社会的飞速发展下,21世纪的人类社会真正迈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信息时代,信息时代下社会各界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为自身发展谋得了更美好的前景,教育教学方面也不甘落后,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已经成为全体教育人士共同的目标,尤其是为整个学习生涯打下坚实基础的小学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更是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本文就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高年级语文课程整合从三个方面展开分析,以期能够实现两者的真正整合,收获最满意的教学效果。

1促使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真正融合

首先教师需要更新自身教学理念,摈弃陈旧的观念,以达到和信息技术相关理论真正融合的目的。新课改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作为课堂的主导,来引导主体进行知识的探索,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紧跟时展潮流,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运用信息技术的熟练程度,如此才能在课堂上担任一位合格的引导者的角色。具体来说,教师不仅要掌握简单的操作多媒体的技术手段,更要熟练掌握如何运行网络,使其为自己所用,从而为学生创建一个可以相互交流的平台,例如,教师可以创建学习交流群、云空间等等,促进学生更深层次的交流,使学习资料得到共享。其次,小学语文课本蕴含深厚的文学性与人文精神,因此课堂必须以本为纲,这就要求做到信息技术与小学高年级语文课本知识真正融合。如果脱离了语文课本知识进行所谓的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则完全违背了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初衷,是违反语文教学规律的。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目的是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必须深入理解课文,将信息技术在合适的时间恰如其分的运用在教学中,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最后,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他们能否适应这种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相整合的教学模式,影响到课堂能否收获预期效果。因此,在二者相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依据学生的年龄、自控力、个人能力等方面进行教学调整,比如在学生浏览无关网站时进行提醒,在学生无法熟练掌握操作时给予帮助等等。

2注重信息技术在语文课程中的适度应用

我们知道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一贯具有枯燥、无趣的特点,致使学生对教师所授内容缺乏兴趣,从而导致教学效率降低,教学进度落后,信息技术的出现恰恰弥补了语文课程教学的这一缺点。通过将信息技术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去,能够吸引学生对于课程的关注,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提高学生对于课程的认知和理解,这些优点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我们不可忽视,一些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错误地理解为完全依赖于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买椟还珠,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要掌握好分寸,对运用信息技术到何种程度,心中必须有一个适合的度,如此,才能精准把握课堂教学的开展,将课堂秩序维持在理想状况下。例如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苏教版)中的课文《草原》,在这篇课文中,老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绝美的草原风光,那蓝天,那碧草,那可爱的羊群,一切都是那么令人神往,因此,在讲授这篇课文时,教师有必要在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将美丽的草原风光呈现在我们祖国的花朵面前,使他们在学习之中领略到祖国的大好河山,更深切地体会到作者感情的由来,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于美的鉴赏能力。然而在《示儿》(苏教版)的学习中,作者的爱国激情通过冰冷的信息技术是很难传达给孩子们的,那种“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深切地悲痛,只有通过教师铿锵有力、情真意切地诵读才能传递给懵懂的少年,才能激发他们心底这种爱国情感的共鸣。如果教师在这种情况下使用信息技术,可谓是画蛇添足了。

3关注信息技术在语文课程中的多元运用

在信息化的现代社会,各种新事物如雨后春笋,喷薄而出,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整个社会,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高年级语文课程的整合也并不单单是运用投影仪等多媒体技术,在这一领域,我们拥有着更加多元化的选择。例如,我们可以将电子阅读设备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去,电子阅读设备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早已屡见不鲜,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人们逐渐选择了在手机或平板上了解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我们不妨将这一方式运用到教学中去,这样,不但学生和教师们拥有了数不胜数的学习资料,扩大了自己的阅读量与知识面,而且电子阅读设备的使用也起到了节约环保的积极作用。并且科技的发展也为电子阅读设备提供了更多技术上的支持,随着电子阅读设备新增的听书等功能,小学语文知识的掌握与吸收对于学生们来说更加快捷有效。除了电子阅读设备之外,还有另外一种设备的应用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它就是手写板。手写板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也已经有段时日了,智能手机中的手写输入法功能与此原理大致相同。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语文课程承担着教孩子们识字、写字的责任,尤其是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纽带,孩子们必须能够正确书写。通过手写板的应用,课堂上师生之间可以毫无障碍的交流,学生也加深了对汉字的记忆,这从根源上防止了提笔忘字现象的产生。小学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生涯中最关键的一环,只有学好语文,学好汉字,才能理解各科书籍,才能不断探索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因此必须设法改进小学语文教学方式,而信息技术与小学高年级语文课程的整合则开启了一个良好的开端,通过对信息技术与小学高年级语文课程整合的分析与探讨,希望能更好地指导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真正做到二者的融合,从而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课程的教学效率,使语文教学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作者:熊维刚 单位:江苏省洪泽县高良涧小学

第六篇: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整合分析

摘要: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方式已经由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为高效的信息技术教学,创新性的教学。创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有了学习兴致,开始产生一定的学习热情。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信息化教学在改善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中的作用。

关键词:

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

引言

网络技术不仅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对教学模式的改变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加强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教育的整合,可以使小学数学教学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因此,信息技术的使用,已经被学校广泛使用,信息化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教学模式的主流。

1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困境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发在发展过程中,仍然保持着应试教育的传统观念,认为学校培养学生的主要目标是完成考试。这种观念不仅制约了小学生的发展,也严重威胁了小学教育的发展。这个观念成为制约小学教育发展的一个阻碍因素,小学教学只有把这个问题彻底解决,才能够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实现培养数学人才的目标。学生一直在接受应试教育,教师也按照应试教育进行教学,利用分数来划分学生的好坏。在这种应试教育中,学生是很难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的。学校只有改变这种教育思想,才能改善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这样,小学的数学教学水平才能不断的提高。

2小学数学教育和信息技术整合的策略

2.1小学数学预习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课前预习对小学数学的学习来说有着很大的帮助。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缺乏教师的指导,预习是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的。因此,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改变这个预习的难题。小学生可以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预习问题。学生可以自己在课下对新知识有个大体的掌握,遇见不懂的问题可以自己上网查阅资料,最后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可以使自己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自己的探究能力。信息技术可以成为小学生预习的一个有效工具,帮助小学生解决预习中的难题。

2.2小学数学教学形式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在小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把数学教学形式与信息技术融合在一起,实现数学教学的现代化。这种融合使小学数学呈现出新的形式。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把学生的数学学习延伸到课外,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不仅仅可以在课堂上学习到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还可以在课下学习到一些和数学有关的课外知识。学生在课下的学习中,可以开阔自己的学习视野,拓宽自己的学习思路。例如,学生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时,教师可以在课上先给学生简单的讲解一下这些图形的基本知识,然后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平台自己查询资料。学生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平台,可以对这几种图形的形状有个直观的认识。学生在对这几个图形有了直观的认识之后,就可以掌握好图形的特点,这对学生学习这些图形的面积有很大的帮助。

2.3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当前的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学方式传统,导致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出现灰心、厌烦,消极学习的现象,这对小学的教育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数学的学习最注重的是学习方法。例如,数学公式的背诵。很多学生只会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记忆,虽然当时能记住,但是过一段时间后,还是会忘记的。在数学公式的记忆中其实有另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断的做题来强化记忆。针对这个问题,学校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改革现行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例如,在《有余数的除法》一节中,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把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和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教师可以把学生的做题的情况展示在多媒体上,让同学直观的看到自己的做题情况。然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对题中的错误有个分析,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通过这种互动,使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对数学的疑问,然后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2.4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小学数学教学是需要有现代的教学手段的融入的。有了多媒体技术的融入,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网络平台,学生就可以对数学课程提前预习,在课下可以更好的巩固所学的知识。网络平台除了能方便学生的预习和复习之外,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把自己不理解的数学问题反馈给老师,然后老师就可以一对一的去解决。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对教学模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是十分重要的。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了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数学的学习才会充满乐趣,数学课堂才会有活力。例如:学生在学习如何求解长方形面积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演示计算过程。通过图片演示,把平四边形进行切割,重新组合成为一个矩形,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已经学习过的矩形面积求解方法来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从而得出,长方形的面积是底边长乘以宽。教师通过多媒体形象的展示,可以把长方形的面积的求解过程由静态转为一个动态,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乘法时需要回顾加法的内容。如果是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为了使学生回忆加法的计算,就需要通过板书来展示,但是如果有了多媒体技术教学,教师就可以直接播放加法的一些计算过程视频,这样不仅节约了课堂时间,而且使课程内容更加形象,更加具体。教师在播放视频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很好的回忆起加法的运算规则,并且可以借助自己的亲身经历调用记忆中的知识构建知识链接同时在惩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列举一些案例,通过实物展示,来提高学生自己的计算能力。结束语信息技术的使用使教学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可以改变课堂的主体,由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转变,这样对提高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和总结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才能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焕昭.新课改视野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J].2011:4.

[2]钱金宏.关于初中数学创新思维教学的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

[3]史可卿.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M].中央广播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杨海伟 单位: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五十八中学

第七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原则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是目前最为重要的工作,同时,通过改革,实现数学内容和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也是目前国际数学教学的大势所趋,从而使国内的小学数学教学和国际教学的趋势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满足时代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需求,也实现我国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目标。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进行相应的探析,首先对其原则做出了相应的解释,再研究相应的数学教学运行模式,以期满足新课程背景下对数学教学改革的具体要求,实现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原则与模式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被各个行业熟练地运用,并为各个行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效益。在教育行业,现代信息技术也被广泛地利用,将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可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数学教学的时效性。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际上就已经开始进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内容整合的尝试。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数学教学内容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已经运用于实际教学中,并且取得一定的成果。

1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和现代信息技术整合需要遵循的原则

总体上,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和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最终目的是将两者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从而构成一个有机的教学整体,从而有效地完成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基于这样的整合意义,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和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就应该充分遵循以下原则:

1.1简单性原则: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有限,因此在进行两者结合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遵循简单性原则。[1]也就是说在保障数学教学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要使信息技术简单,容易理解。舍弃一些较为复杂的程序和技术,从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效率。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教学中的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办公型软件,比如PPT、WORD、FLASH等;第二种是用于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软件,比如多媒体、几何画板以及相应的教学软件等。在使用这些软件的时候,教师要力求简单便捷,摒弃纷繁复杂的技术操作程序,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

1.2目的性原则: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整合的过程中,就应该明确两者整合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推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完成,让学生在这样的数学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进而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3和谐性原则:和谐性原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主要是指,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数学教学课程准备前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第二主要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数学教学能够保障数学教学质量。和谐性原则就是要使数学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本身相辅相成,体现出和谐的状态,在教学过程中缺一不可。

1.4全员全程性原则:顾名思义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内容整合,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成为当前数学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而且都必须积极地参与到课程中。所以,全员能够充分保障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接触到教学内容,在课堂中获得发展。而全程就是指信息技术的使用应该以现在所有的数学教学内容上,包括课前准备、课中讲解以及课后巩固环节,都要有现代信息技术的体现。全员全程性原则能够让将现代信息技术的效用发挥更好,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和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模式探究

针对上文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和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原则进行研讨之后,要充分关注小学数学的特点和学生的现实状态,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和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模式进行相关探索,使两者的结合更符合当前教学特点和数学教学的要求。

2.1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学课程的前提和重点。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掌握教学内容的课程体系和重要知识点,并寻求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当前的数学水平,数学能力能进行评估,从而考虑简单性原则会和目的性原则实施小学数学内容和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应用教学。

2.2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用适当的课程导入,或是创建一个情景,将课堂中的数学概念和数学问题融入在其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可以利用PPT进行一个情景的设置,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出来,进行相关问题的提出,让学生也用计算机技术来参与到问题当中,并且利用EXCEL、几何画板等形式进行参与。[2]通过上述的过程之后,教师还要对课程进行总结,用多媒体技术拓展教学,将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充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利用数学思维来解答生活中的常识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3课外学习:信息技术和数学的整合除了应用于课程上之外,还可以应用于课外,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而且还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3]比如对于一些课堂上遗留的问题,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浏览网站,观看相应的课程视频以及利用计算机演算等方式进行问题的探究,从而将学生课外学习和课堂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巩固和深化数学知识。结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充分整合,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我国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教学方式的重要转变。所以,教师应该把握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了解到两者相互结合的原则和运用模式,充分应用于教学中,进而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荣花.巧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数学课堂教学———谈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2:50-51.

[2]石翠芸.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07:44-47.

[3]胡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和需要注意的问题[J].辽宁教育研究,2003,07:94-95.

作者:常欢 单位: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水井巷小学

第八篇:信息技术小学科学有机整合

摘要:

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于小学科学教学当中,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使之服务于学科教学,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是我一直思考和尝试实践的问题。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探索中,对于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发现一些问题,并引发了一定的思考。本文就这些方面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小学科学;信息技术

1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义

1.1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优势:素质教育很关键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对传统的教育结构、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进行变革,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能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优势是:多媒体展示的集成性、大容量存储的丰富性、高速传输的便捷性、人机交互的操作性、超时空交流的共享性。其教学的特殊功能表现为动态模拟展示,信息资料查询,模拟操作、协作交流、反馈练习,多媒体情景创设等。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形象化、主体化和实体感为主要特征的交互教学模式,使学生身临其境,深入浅出,在有限的时间内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1.2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是时展的需要:从我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看,早期把电化教育作为辅助教学信息的媒体、工具、发展到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这是我国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面对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如何实现“通过积极推进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使中国教育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宏观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还是微观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终都将因之而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为适应信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从国家的高度明确地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要求提出来,这既反映了目前教育发展的趋势,也说明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对教育、对培养创新人材的重要性。

2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的实践探索

2.1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我国科学教育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必须以科学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科学探究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探究科学问题的过程为中心,以主动参与、亲历过程、协同合作、发展个性为基本特征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科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感到社会调查、查阅资料等只是探究性学习的一种具体形式,其实质是学生主动参与的深度和广度。而开放性也不仅是改变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创设更大范围、更多人参与的交互学习、合作探究的氛围和环境。

2.2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为了实现科学课程改革目标,就要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这就要求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为“教教材”的教学,常常把目标单一定位于教知识;“用教材教”则是在更大的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态度的过程中。因此,科学课的目标设计要有“用教材教”的意识,这样,才能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有机地和科学知识目标结合在一起。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能充分强化教师“用教材教“的意识。

2.3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信息社会中,一方面,信息资源不断更新,不断扩容;另一方面,冗杂信息也随之增多,日益泛滥。因此,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驾驭信息、利用信息就显得尤其重要。如何根据现代社会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工具手段多样化、现代化的特点以及信息变换的特定过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基础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教学,能冲破课本的束缚,在学生面前展开广阔的学习空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2.4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何谓创新呢?创新,就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就是弃旧图新。也可以说,创新是人的全部体力和智力都处在高度紧张状态下,创造独特新颖成果的有益活动。对于小学生而言,创新就是指学生调动已知信息、已有知识,开展创新思维,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的新见解、新方法、新设想,或者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的智力活动过程。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始于积极思维,始于动手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指导、启发、达成共识的作用。教师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不需要面面俱到,包办代替学生所要做的一切,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所引发的思考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采用新型的科技,教师也面临着再学习。教师要重新学习多媒体教学的各项技能,这就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科学教师来说,要在自己的科学教学中熟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主要的思想方法和步骤是:

3.1认真学习有关方面的理论,更新技术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思想。

3.2积极参加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培训,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努力在工作中应用信息化教学设计来改革教学。

3.3研究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熟悉所教学科内容在网络上的资源分布情况,以便帮助学生进行研究型、资源型学习。

3.4掌握教学评价的新方法,加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研究,及时跟踪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总之,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以及信息技术和科学课程整合的深入,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正在产生深刻地变革,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传授的进程转变为探索发展、自主学习、协商讨论、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题的进程。我们一定要积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科学教学,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整合的方式方法,为加快实现教育信息化。

参考文献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课堂学习资源的研究》徐红梅

[2]《运用信息技术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模式》袁煜奇

[3]郝京华《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教育部

作者:刘富林 高峰 单位:山东省临沂枣园小学

第九篇: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整合探索

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实施下,对初中的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也有着促进作用.初中数学课程是学生学习的重点课程,通过学生的数学课程的学习,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应用下,没有对学生的主体性得以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处在被动的学习位置.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背景下,将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以应用,就能有效保证教学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促进初中数学的教学改革.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作用及现状分析

1.初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作用分析将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着诸多积极作用发挥,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能对教学的时间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将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将现代化科技元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加以呈现,通过动态化课堂,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师生间的互动得到加强.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能够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在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中,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来学习内容,这就对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了有效激发.再者,通过信息技术的科学应用,可以有效将数学教学的人文性得到有效增强,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中,对学生的情感得到培养.学生能在老师的教学情境的设计下,在学习过程中的热情得到绽放,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数学的教学信息能从很大程度上得到优化,并有效的将信息使用效率得到提升.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教学课堂的效率能有效提升,为学生的学习负担减轻就提供了有利条件.

2.初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分析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着诸多积极作用发挥,但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也存在着一些应用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些数学教师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存在着困境,不能熟练的对信息技术加以应用.一些老师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不那么热衷,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作用发挥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在认识上还没有全面体现.再者,具体的信息化技术应用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科学.在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数学知识的联系上存在着背离的情况,老师为了应用而应用,没有结合教学的目标,也没有和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相结合,这就使得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上不佳,对数学知识的难点以及重点没有有效突破等.另外,有的数学老师在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上过度重视.在新教育发展的环境下,一些老师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比较热衷,认为只要应有信息技术,就能将教学的水平质量得以提升,过度的应用信息技术.从而就造成了教学氛围比较浓厚,但在学生的学习效率上得不到提升,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占据的主要地位.在这一应用下,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上就很难掌握扎实的知识.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原则及实践策略

1.初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原则分析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过程中,要能遵循相应的原则,这样才能将其技术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要能将信息技术的应用突出数学思维以及科学的特征,初中数学教学中会涉及到三维空间等相关的内容,信息技术的应用就要能将动态化的三维空间展示出来,方便学生的理解.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也要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将数学思维得到有效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要能和传统教学相联系,这样才能相互的促进发展.不能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过度化,这样反而起不到促进的效果.应用过程中要能将传统教学的方法和信息技术综合使用,信息技术不能完全的替代传统教学方法,要注重知识点的类型,然后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只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和劣势,才能真正的将数学教学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对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等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显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就会比较适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就要能充分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

2.初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实践策略第一,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要能和数学教学的内容紧密结合,并要充分重视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信息技术的应用可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加以呈现,让学生能够在情境当中进行学习,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信息技术的情境创设,可将音视频以及图片文字等功能综合性的运用,对学生的多感官得到有效调动,并对数学课堂活动氛围能良好的营造.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能为学生呈现出有着感染力的动态化教学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第二,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有利于数学教材的优化,促进教学的良好发展.初中数学教学改革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教学技术的充分科学的应用,还要能够在教材的优化层面进行加强.对初中数学教材的优化,可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加以实现,信息技术能够对教材中的不足通过教学资源进行补充.能将教学中的一些难点得到简单化处理,让学生在实际学习的效率上得到有效提升.第三,将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动态几何当中加以应用,也有着诸多的促进作用.动态几何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在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在数形结合的思想上比较注重.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就能够将动态几何图像形象化的呈现,方便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解.也要能够将教学模式的个别化以及教学内容的最优化加以呈现.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要能从内容上的应用适量化,留给学生时间进行消化,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加以提升.第四,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注重方法的引导,教师自身的技能运用的能力要不断加强.学校要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进行不断强化,让教师能够灵活的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打下基础.不仅如此,也要能够从制度上进行有效规范,对教师的教学效率不断的提升.通过制定激励机制促进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水平提升,将信息技术的作用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三、结语

总而言之,加强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要能从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技术应用的科学性层面也要能得以保证,只有详细的制定信息技术的教学计划,从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学习情况着手实施,才能真正的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得到充分体现.通过此次对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理论研究,对整合教学资源发展就比较有利.

作者:郑春贵 单位: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罗桥中学

第十篇: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整合研究

摘要:

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基于信息技术的外语教学在学习过程中提供了许多有效的策略,技术辅助的学习环境是促使学习者更好地完成学习的一个关键因素。该研究详细阐述了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过程,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简化学习过程,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课程整合;大学英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优势逐渐显露出来,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并为学生带来了丰富有趣的学习体验。技术是一种促进教师和教育的工具,使学生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因此,现在的教育大环境要求教师具又很强的信息素养能力,用技术来武装自己,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强大的学习工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智能平板可以在课堂上吸引和激励学生。例如在英语发音上,学生可以完全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课下利用各种APP或其他多种媒体设备进行学习。

1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整合概述

1.1对信息技术的理解信息技术是由多种技术融合而成的结果,它并不单纯地依靠网络技术或者是计算机技术,而是一个信息时代的大杂烩。有学者认为,计算机技术属于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为其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平台。但实际并不是这样的,在比较偏僻的地区,由于硬件条件的缺失,人们的信息化程度并不高,就会将信息技术误认为是计算机技术,认为信息技术就是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其实并不然,信息技术要远比计算机科学更加广阔、更加丰富,其应用领域也比计算机技术广泛。[1]

1.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自信息技术出现以来,就与教育有着深刻的联系,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我们将其称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它分为深层次整合和浅层次整合,其目的是促进教育的革新与发展,从而创设一种更加高效的学习环境。在深层次整合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是完全融合的,它不只应用于日常的课程教学,还能够结合其自身的特点改变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以及课程教学模式,使教师与学生最大限度地使用技术来促进学习。浅层次整合相对于深层次整合来说具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它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的手段,并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利用技术来为学生改善学生的学习条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促进学生的个别化教学,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这一层次的整合并没有深入地应用于课堂教学,改变教师的授课方式,它唯一的优势是使教育教学更加规范化,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并没有像深层次整合那样改变课堂的知识结构。

1.3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融合技术并不构成方法,而是教师利用技术来补充方法。首先,教师需要考虑他们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技术材料提供不同的优势,不同的优势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教师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技术的使用,教师可以将技术应用于教学技能,作为一个问题提出。事实上,当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技术时,他们应该提前了解学生的语言技能和需求,这样才能选择相应的技术,而并不是单纯地为了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应用于英语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具有深刻的意义与价值,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是更强大的教学工具,使学习者充分体会到学习的趣味性。如今技术已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云技术、互联网、智能手机、电脑等,我们用它来购物、教育、通讯。它也促进了语言的教学,不管是汉语教学还是英语教学,他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扩大了相互作用的频谱学习的同时,也为语言的学习创造了优质的学习环境。

2影响信息技术应用的因素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并不是单一的在技术上的时间,而是一种对传统教学的改善,英语课堂上的应用并不是很多方面的因素都能够对其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其中包括:教师的信息素养以及计算机的操作能力、教师的教学经验、学生学习的环境、学校和社会对教师支持以及学生对课程整合的态度等,在这诸多的因素中最主要的是老师信息技术水平、教师与学生以及环境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的关系如图1所示:在决定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因素中,以上的因素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有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个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的过程。很多专家也认为,学科教师使用计算机的态度和能力以及学校和社会的支持对整个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提高老师的课程整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现阶段信息技术应用的核心价值所在,因此,一方面要不断引进新技术,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

3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的应用

现就复旦大学出版社的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中的课文为样例,探究信息技术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过程,促进英语课堂的改革:

1)预习阶段在课前预习阶段,学生主要通过电脑或者平板电脑观看老师课前布置的学习任务,通过电子词典等查询课文中的生词,并能够大致翻译出文章的各个段落的大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在完成老师布置任务的基础上学习与本章节相关的其他内容,比如: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聆听课文的录音、查看与课文相关的其他知识等等,只要学生愿意学习,技术便能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2)课堂授课课前预习任务回顾:在课堂的开始,老师抽出5到10分钟来进行课前预习内容的回顾,这是开展本节内容教学的基础,课前学生的预习情况将直接影响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在这个阶段老师应尽量较少地使用PPT,代之以课堂的交流互动为主,并请学生分享课前预习的收获以及感想。课程导入:在这一阶段教师首先要呈现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比如作者的照片、生平以及作者的一些视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为学生创设系统性一体化的学习环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老师便可呈现“HowIgotsmart”的话题让同学们进行讨论,在同学们讨论的过程中,老师便可以深入到学生当中,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在讨论结束后找同学以PPT的形式进行汇报,等学生完全融入课堂之后便可进入正式的课文讲解。课文内容的讲解:在讲解课文时,教师要呈现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分析,以便于学生把握课程的重点内容,进行有目的的学习。教师可以利用本节课程的光盘,鼓励学生在听的同时进行朗读,并模仿音频中的语音、语调,来纠正不正确的发音。之后利用课前做好的课件来为同学们呈现本节课的重要词汇、语法以及复杂句子的分析等,并且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扩展,增加学生课外知识的获取量,在文章讲解完成后,教师要对讲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可以采用提问问题的形式,也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讨论之后以PPT的形式进行汇报,两种方式相比较而言,后者更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能够恰当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整合的深度。练习活动:为了巩固课堂知识,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个小测试,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内容,教师在上课之前可将本节课重点的单词、语法以填空题、选择题、翻译题的形式呈现在练习题中。为使学生及时地掌握知识,教师在学生做完练习题后应进行讲解,练习题的数量以及难度要适宜,以确保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练习。课堂总结:在课程结束之前,老师要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对课程的重难点再次进行巩固,对于表现好的学生老师要进行表扬,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老师也要及时给予纠正,并与同学们一起讨论解决方案,在课堂的最后,老师要给学生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指导学生进行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3)课后学习课后学生可以将老师课堂中的课件下载下来进行查漏补缺,对于不懂的知识点可以在线请求老师或者同学的帮助,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老师应在其现有的基础之上进行扩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不同的学习方式为其知识的掌握过程带来的不同体验。通过以上的陈述,综合分析了信息技术为老师和学生带来的诸多便利,并利用媒体设备将课堂的任务形象化,这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任务。在网络技术的环境下,教师还可以根据总的教学目标的要求适时地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方案,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以及热情投身于英语知识的学习。除了以上的优势之外,这种整合还能够有效改善学生的口语现状,让学生体验英语交流的乐趣,并为他们搭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与求知欲,使学生的英语素养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高,并使他们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为学生的发展带来诸多优势。[2]

4遇到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1)教师的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从一般情况来看,教师是引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主要人物,教师的信息水平决定了整合的深度与广度,著名学者王跃认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种能力:首先是信息获取的能力,如果获取不到信息,就更不必说改善学习条件了;另一个是资源整合的能力,获取到了资源如果不懂得加以应用,那么就跟获取不到资源处于同一结果;第三个是工具的使用,要想使用技术改善课堂环境首先要对各种多媒体的使用方法与使用技巧进行详细的学习与掌握,这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第四是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一节好的课程需要老师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知识的引入、课堂活动的组织、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以及课堂中的练习任务,这些都需要老师提前做好准备。[3]因此,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将直接影响课程整合的深度与广度,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需要对老师进行教育技术的培训。

2)学生使用技术学习的自主性不强尽管技术的应用能够为我们的学习带来极大的便利,学习的内容与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但一些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较差,不能正确地使用技术来促进学习,而倾向于与学习无关的其他方面,这时老师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帮助学生学习。老师可以布置一些强制性的任务,如需要提交课前预习报告或者在课堂上抽出5到10分钟时间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另外,老师也可以发挥同学之间的相互监督作用,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表现差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

5结束语

在信息化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师与学生不断体验了技术为我们学习过程带来的诸多便捷与乐趣,以后技术在教育领域还会有更多的应用,我们会不断前进从而改善教学绩效,是教育教学更加现代化。对于目前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我们所能做的不仅要注重培养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还要关注其他的变量对整合过程的影响,只有全面兼顾所有变量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将二者进行融合,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曾祥霖,张绍文.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层次和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2006(1):50-54.

[2]王轶,崔婷婷,王青华.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的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2(2).

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当系统压力低于先导阀调定压力时,先导阀关闭,此时没有油液经过阻尼孔e流动,主阀心上下两腔压力相等,主阀在弹簧4的作用下处a)系统压力低于先导阀调定压力b)系统压力高于先导阀调定压力图2溢流阀工作原理于最下端位置,进油口P与回油口T不相通。当系统压力升高,作用在先导阀心上液压力大于调定压力时,先导阀被打开,主阀上腔的压力油经先导阀开口、回油口T流回油箱。这时有压力油经主阀心上阻尼孔流动,因而就产生了压力降,使主阀心上腔的压力低于下腔的压力。当此压力差对主阀心所产生作用力超过弹簧力时,阀心被抬起,进油口P和回油口T相通,实现溢流作用。通过Flash动画直观形象的液压油走势再配合讲解,学生基本上对先导式溢流阀的工作原理有了明确的概念,这时候就进入教学的第三部分,可以播放一些先导式溢流阀在机械制造等领域中实际工作过程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先导式溢流阀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以及阀体在生产实际中的使用等内容,还可以让他们各自谈谈自己了解的先导式溢流阀的应用内容并加以讨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但科学研究表明,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动手最多能记住70%的知识点,如果将耳朵、眼睛和手三者结合起来,既听又看并动手加以实际操作,则能记住高达90%的知识点,由此可见,最佳的教学方式应该将手、眼、耳结合到一起去进行。而我们在以上教学过程中,虽然已经将理论的、抽象的、静态的内容转换为生动形象的知识进行讲解,并积极组成学生参与讨论,但参照前面的研究结果,最多只能记住70%的知识点,如何才能记得更多的知识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从缺漏的“动手”层面更进一步探索了。

液压传动这门课涉及的实验较多,而很多学校由于受客观条件影响,有可能存在实验器材不是很充分的状况,这时候如何实现动手功能呢?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借助相关的仿真软件来解决,最常用的液压仿真软件就是FluidSIM软件,它是由德国Festo公司Didactic教学部门和Paderborn大学联合开发的,是专门用于液压与气压传动的教学软件,FuidSIM软件分两个软件,其中FluidSIM-H用于液压传动教学,该软件CAD功能和仿真功能紧密联系在一起,既可以系统学习的概念也可设计和液压气动回路相配套的电气控制回路,易于上手操作。以FluidSIM-H软件为例来看,它的主界面非常直观,元件库在左半部分,设计界面在右半部分,采取直接用鼠标从左边的元件库中拖拉液压元件放在右边的设计区进行设计,回路可以课前设计,也可在课堂上现场设计。这样一来,耳朵、眼睛和手配合,既听又看并加以操作,达到了教学中对于动手能力的要求,能记住更多的知识点。

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7篇

1.1信息技术比较薄弱

目前,建筑工程信息技术比较薄弱,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建筑行业中,计算机信息的使用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建筑工程信息管理技术中还没有实现有效的互联网共享,使得建筑行业之间的信息不能够实现良好的共享与沟通。第二,在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中,信息技术的使用还不够普遍,在建筑材料的采购和管理上依旧没有实现信息化。第三,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中,管理人员采用的管理模式多为开放式的管理模式,仅仅依靠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与管理素质对整个工程进行管理,这就使得施工管理的随意性比较大。

1.2工程信息管理水平低下

在建筑工程的管理过程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水平低下,使得实际的管理手段比较落后,导致了工程管理工作的混乱,也使得工程管理的模式变得比较单一。其主要的表现为,大部分的施工单位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使用仅仅停留在编制计划上,缺少必要的实践。在制定施工信息编制的过程中,也只是简单的反应了各个单元之间的联系。

1.3计算机软件技术不够成熟

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中,引入信息管理技术的时间比较短,所以还不够普及,建筑工程信息管理软件仍然处于开发的阶段,这与国外发达国家还有着比较大的差异。此外,国外的建筑工程管理软件,其实用性不够强,不符合我国的国庆,尤其是施工单位的组成结构和组织成分上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此外,即使引进了国外的工程管理软件,其运用的范围也不一致,在软件的维护方面也出现了比较大的出入,这样不仅不方便我国的工程管理人员的使用,且国外引进的软件价格都比较昂贵,中小型的建筑单位一般不能够承受这样的价格。所以,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工程项目管理依旧沿用这传统的管理模式,仅仅只有小部分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建筑企业才使用了计算机管理技术、这一现象阻碍了我国建筑行业信息化的发展。

1.4信息管理技术的普及不高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多数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不够合理,仅仅认为建筑工程信息化的管理是上网和发邮件,而管理人员没有使用计算机对工作流程、筹资调动以及对现场的监控的概念。目前,我国国内的建筑工程起于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国有大型建筑企业与中小型建筑企业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此外,由于经济水平和地域的限制,沿海开放地区对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认识比较全面,而内陆相对封闭的地区对对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不够全面。

2计算机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2.1实现建筑工程信息数据的共享

在现代的建筑工程项目中,计算机管理系统的使用有效的完善了建筑工程的相关管理数据,其最大优点是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工程数据的共享。建筑信息的数据共享要求建筑公司需要采用相同统一标准。现代计算机工程数据库系统,采用比较先进的检索方法,使得建筑公司能够在成千上万条数据中找到自己的目标信息仅仅需要耗费几秒中的时间,同时还能够实现精确查找、组合查找以及模糊查找等等。

2.2确保统计资料的精确度

工程项目数据库能够动态的为项目管理工作人员提供一个比较精确的数据,这样可以有效的较少工作人员查找的时间,减少了认为的失误,避免了因数据错误而导致的建筑施工进度的延误。计算机管理系统,能够采用先进的模拟技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之内,将建筑施工项目进行模拟,以得到相关的统计数据,帮助管理人员进行更加科学的建筑决策。

3计算机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建筑工程造价的主要管理内容为对计价依据的编制,计算机能够有效的进行收集、整理、计算、项目划分等工作。由此可见,计算机在工程造价管理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首先,利用计算机管理技术对建筑工程计价依据进行编制,应该从整体上考虑到软件开发的应用。利用相关的计算机软件,能够比较良好的生成建筑工程造价依据的数据来源。此外,为了进一步的确保数据的精确度和结果的准确度,计算机软件应该避免人工才做,而是采用自动生成的模式,直到计算机激光排版输出完毕。目前,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可以选择各种各样比价成熟的建筑工程结算编制软件,且均具有比较良好的结算效果。但是,在同类软件中,软件系统对建筑施工阶段的审核功能还是比较薄弱的。在大部分的计算机审核操作中,常见的就是将计算机编制的过程重复一遍,起不到良好的审核作用。所以,想要进一步确保建筑市场的公平竞争,相关人员就需要进一步开发新的应用软件。利用计算机技术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工程建筑中的计算问题,同时也会对工程建筑的实际工程造价产生比较大的影响。采用计算机计算建筑工程中的数据,不仅能够大大的减少人工计算的时间,还能够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此外,计算机技术还能够将以生产的图纸以电子图像的形式展现出来,方便施工人员的修改,大大提高了设计图纸的设计和审核效率。

4结语

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8篇

任务驱动教学是本节课的核心方法,老师需根据每个学生对于信息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同,进行层次分组,并引导学生认识信息知识中的文件夹树状结构,在介绍过程中展现树状操作方便明了的特点。老师在这一环节中,积极引导学生总结对于文件夹的命名技巧和常见类型,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适时插入“找碴”和“连线”游戏,让学生认识不同文件夹的类型和信息基础知识的奥妙。并通过对文件夹适当的移动或删除,完成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点的学习。最后,整合其余同学的学习生涯规划,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体会学习规划的重要性。理清不同阶段的学习规划与文件夹操作技术之间的关系。各个小组选出优秀代表发言,公开展示操作效果,加深课堂记忆。学习生涯的规划过程应与文件夹移动命名,删除修改的操作呼应,突出课堂教学重点,对学习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归档,游戏环节设置目的是要让学生明白文件命名的重要性,以辅助后续的实战操作演练。

2完成任务,强化技能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信息技术基础操作知识,在完成课堂基本任务的同时,还需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技能。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成长经历,不同的学习规划需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整理。对于文件夹的种种操作离不开学习生涯的规划目标,建立命名与实际内容也需切实匹配。针对学生的好奇心心理提出问题,并把相关的图片,文档,音乐与学习生涯规划文件夹融合,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对于文件的移动,删除,命名等基本操作,锻炼严谨的层次意识。让学生在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不断审视中,正确对待不足与闪光点,逐渐养成理性的学习规划意识,小组之间的信息交换和组员协作,也间接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展示评价,任务拓展

师生依据本节课信息技术基础操作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并设置相应选项的评价表,举荐优秀案例课堂演示,最后评选出基础课堂的技能之星。这个环节学生在填写各项考核标准时,可以对课堂内容进行有效回顾,把握学习重点,提升操作技能和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除此之外,拓展任务的完成需要将自己整合的视频音乐等素材共享至某一个文件夹之内,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奉献精神。1.7教学反思纸上得来终觉浅,学生在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将资源分类整理的原则整合到课堂教学任务中,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乐观的图片指导有利于学生科学的规划学习生涯。学生在课堂教学任务驱动下尽力完成任务,团结协作的精神得以彰显。老师把信息技术知识应用到实际的计算机教学中,促使学生进行自我探究,更加有利于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

4结语